汉寿:三代人的抗战情怀
烈日炎炎,秋菊盛开,8月14日上午,抗战战士后裔曹泽慧、胡湘燕、诗黛娜一行三人来到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烈士陵园,瞻仰常德会战汉寿抗日阵亡将士公墓,并敬献花篮、默哀鞠躬。
“我父亲寻找我祖父的抗战足迹花了七十年,这次我从法国来,也是追寻我爷爷的足印来的,同时也让我法国女儿来中国寻根,从小了解她太爷爷的一生及中国抗战的历史”,面对汉寿电视台记者的采访,抗战将军胡大任的孙女胡湘燕女士激动不已:“很感叹中国那个年代,千千万万伟大的烈士为祖国的利益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是中华民族真正的脊梁。”
听她讲述历史和由来,造访者都会被他带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时而为日军烧杀抢掠的残暴恶行愤慨;时而又被抗日军民顽强不屈的英勇气概所震撼;时而又为中国人民致力于还原历史真相深深感动。汉寿县文体广新局局长张集中说:“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宣传爱国,要子子孙孙不忘国耻,决不能让这样的历史在中国重演。”
2015年9月,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胡湘燕女士的父亲胡其楠先生远涉重洋,自法国巴黎赶赴祖国,经武汉抵达湖南长沙,造访了汉寿县烈士陵园国民革命军陆军197师抗日阵亡将士墓 ,“此行,我是要圆我70年的梦想,到我父亲胡大任领兵抗日的湖南来看一看,祭拜一下他任师长的国民革命军197师抗日阵亡将士们,看一看我出生的这块潇湘沃土”。胡其楠在抗战阵亡将士墓前,当着闻讯赶来的群众感慨万分。
胡其楠即胡大任之子,1997年移居法国巴黎,是中国男高音歌唱家,善辞赋、摄影,为中法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面对记者的采访,胡其楠会长诗兴大发,当场即兴赋诗一首:
忆父寻踪七十年,寻寻觅觅到今天。
巴黎云飞万里路,赴锦绣潇湘祭奠。
抚今追昔泪眼挥,警钟长鸣史为鉴。
扬眉剑业红缨垂,浩气长存继新篇。
那一次,他不顾74岁高龄,一路上,马不停蹄,缅怀革命先烈,看望并慰问了抗战老兵、参观了祖国大好河山,对中华山川的壮美和经济社会的巨大变化表示了高度赞扬。
汉寿抗日阵亡将士公墓始建于1943年,碑文由国民革命军197师少将师长胡大任题写, 胡其楠系原国民革命军197师师长胡大任之子、中法文化交流协会会长胡其楠自巴黎赶赴汉寿凭吊并赋诗,2017年, 汉寿县文物局、烈士陵园新立了胡其楠抗日诗词碑,大大提升了抗日将士阵亡公墓的价值和品位。
2016年10月29日,抗日将军之子张道宇、胡其楠等一行又专程来到汉寿烈士陵园,瞻仰祭拜常德会战汉寿阵亡将士墓。
作为台湾中华黄埔后代联谊会会长的张道宇,其父为抗日名将张灵甫,生前几乎参加了所有抗日正面战场上的重大战役,鄂西会战,58师张灵甫在安乡以北的裴李桥,全歼日军17旅团,被誉为抗日铁军。
湖南老兵之家常德负责人共同组织此次瞻仰活动,并一同看望了汉寿籍抗日老兵曾岳峰,张道宇与曾岳峰老兵热情座谈,倾听曾岳峰老兵讲述当年抗日事迹。随同前来瞻仰的还有浙江籍抗日飞虎队队员后人。
常德会战汉寿抗日阵亡将士公墓位于汉寿县烈士陵园内。2009年8月从原西竺山现农业局院内迁移来。1943年为纪念抗日时期常德会战、汉寿反击战战死的197师官兵修墓立碑,墓为土坑,墓冢高1.5米,底径5米,碑高2.65米,宽1.45米,后0.25米。篆刻楷书“陆军第一九七师常德会战阵亡将士公墓”,1987年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发现。1988年公布为汉寿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6月3日公布为常德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43年11月1日,日军五个师团分三路,以歼灭我第六战区的73军、74军为目标,全线出击。且以两个善打攻城战的主力师团钻隙,发起攻势, 18日,日军王牌第11军的精锐第3师团加上一个旅团冲击44军第150师。而与第3师团齐头并进的第13师团,则绕过第44军攻慈利,第73军战力薄弱,无能为力,只得弃城而去。日军第13师团马不停蹄向南猛进。而日军第68师团,在常德东南的汉寿登陆,常德会战打响。
(来源:汉寿县文体广新局)
(编辑:陈 妍)
(编审:游丛云)
(签发:任民政)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