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农村文化一池春水——河北省文安县构建农村文化网络纪实
河北省文安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连杰曾在两家农村文化示范户看到过二胡,一把价值1.8万元,另一把只值150元。“价格虽然悬殊,但喜欢戏曲的人从中得到的乐趣是一样的。”刘连杰说,“这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只要能充分调动老百姓的文化自觉,即使是文安这样一个经济不算发达的县,照样能把文化办得有声有色。”
“以乡镇综合文化站为龙头,以村民文化活动中心为阵地,以农村文化社团为骨干,以农村文化示范户为延伸,以惠农文化服务窗口为平台”,这是文安县提出的构建农村综合文化网络体系的发展思路。4年来,文安县、乡两级为农村综合文化网络建设投入资金2600余万元,村集体投入资金近3000万元,建成各级示范村65个、新农村书屋87个、村级文化广场121个,为农村发放图书报刊16万多册,配备鼓乐器材1.2万多件。
丁忠意的京剧协会
5月7日下午5点。虽然已经为店里的石刻生意忙碌了一天,但是从苏桥镇民主村村民李中原的脸上,记者看到的不是疲惫,而是兴奋。简单地收拾了一下店面,李中原就拎起京胡出了门,径直来到当地文化示范户丁忠意的家里。没有太多客套,两位已经合作了好几年的老朋友一个操京胡,一个操二胡,咿咿呀呀拉起了京剧《赵氏孤儿》选段。丁忠意的大女儿随即亮开嗓子,“老程婴提笔泪难忍,千万头绪涌在心……”看她的一招一式,还真有点专业演员的味道。
“我还有一个女儿,能唱铜锤花脸。”58岁的丁忠意自豪地说。据他介绍,自民主村的这个京剧协会成立以来,经常参加活动的有20多人,大家每周都会集中排演两次。“别小看这个村级京剧演出队,我们还在廊坊市的京剧大奖赛上拿过名次呢。”丁忠意说。
与民主村的京剧协会相比,西代村的河北梆子业余剧团影响范围还要大一些,附近东代村、周庄子村、太保庄村、口头村4个村的村民,都经常过来参加剧团的活动。团长韩增乱今年60岁,职业是医生,不过他笑称现在哪个是主业哪个是副业已经搞不清了。“我们这个剧团成立于2002年,经常参加活动的有60多人。经费方面村民集资一部分、企业赞助一部分、集体出资一部分,主要用来添置服装道具。”韩增乱说,“这几年,剧团排练过《打金枝》、《窦娥冤》、《薛平贵征西》等40多个剧目,义务为群众演出300多场次。”
“群众自筹资金、集资入股开展文化活动,由农村文化建设的旁观者和接受者变成了参与者和推动者,激活了农村文化建设的一池春水。”文安县文化体育局局长王盛运说,“对此,我们不仅积极鼓励、支持,还力争在加强引导的同时做好服务。”如今,文安县已有各类农民文化社团组织283个,爱好者达3万余人。县里开展了农村文化示范户评选活动,至今已为8类3200余户农村文化示范户挂牌,并有针对性地向他们提供图书、电脑、文体器材等。今年5月至6月,文安县还将开展农村文化活动“十大代表人物”评选活动。
邵金桂的便民书架
邵金桂的“民得利”超市已经在大柳河镇刘小泗村开了好几年。去年,镇领导问她愿不愿意在超市摆一个书架,供周围的百姓借阅图书。邵金桂觉得很新鲜,就爽快地答应了。没过多久,由县里提供的书架和500余册图书就和她超市里的日用百货摆到了一起。这些书中,既有《白话二十四史》、《贝姨》等历史、文学书籍,也有马列著作、法律、历史、农业科技图书和期刊杂志。
“自从超市里有了这个书架,许多人都爱到我店里转悠,拿着书一看就老半天。刚开始,我还有点担心生意受影响。”邵金桂笑着说。对于“图书管理员”这个新身份,邵金桂越来越喜欢。每借出一本书,她都要认真做好登记;图书脏了、折了,她立刻进行清洁、整理。
在文安县,像这样的“便民书架”已经有30余个,分布在各个乡镇的超市、诊所等方便群众阅读的场所。“以前我们的图书阅览室都设在村委会或者文化站,虽然对外开放,但老百姓借阅时总感觉不太方便。”刘连杰说,“让图书室里的图书‘走’出去,‘走’到群众身边,这是文安县在农村综合文化网络建设过程中的一个积极探索,也是提升农村书屋服务效率的一个重要抓手。”
据了解,这些放置在超市、诊所里的图书由文安县图书馆统一购置,统一配送,定期轮换。借阅方式灵活多样,现场阅读免费,想拿回家去看的,只须缴纳一定的押金。“对这些超市、诊所经营者,我们会给予适当补助,以提高他们妥善保管和利用图书的积极性。”王盛运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增加便民书架数量,并且按需配书,同时,进一步探索如何提升农村书屋的服务效率,使更多的群众能看到图书。”
卢和民的电影放映队
文安县“和民木业”公司总经理卢和民的企业在县里能排进前10名,但卢和民更感兴趣的是免费为乡亲们放映电影。他有一个私人收藏室,里面保存着1000多部拷贝,其中不乏珍贵的历史资料影片。这些拷贝和放映队里的2台35毫米放映机、3台16毫米放映机一样,都是卢和民自己掏钱采购的。
“我从小就喜欢看电影,当时还有一个梦想:长大后给乡亲们放电影,让村民天天都有电影看。”卢和民说。而今,他的梦想成了现实。几年来,他的放映队免费为农村群众、中小学生、孤寡老人放映电影500余场,观众超过10万人次。
52岁的宗守业在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后,首先想到的是如何为当地文化事业发展尽一份力。他利用自己和其他企业家的良好关系,组织他们捐资举办消夏晚会、春节戏曲联欢会等文化活动,如今这些活动已成为当地农村文化的一大品牌。几年来,宗守业组织各种文化活动20余次,自己捐款就达10余万元,还发动其他企业家捐款数十万元。他还出资在新镇二村成立了秧歌队,并聘请专业人员指导。
王盛运说:“像卢和民、宗守业这样热心公益文化事业的企业家在文安县不是个案,而是一种现象。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建设农村综合文化网络,光靠政府肯定是不够的,只有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参与,才能真正促进农村文化全面繁荣、发展。为此,我们积极探索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的新举措、新方法和多元投入的文化建设新模式,充分利用文安县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优势,引导、鼓励民营企业家投身农村文化建设,为农村文化发展注入了活力,也成为文安县农村综合文化网络建设的一大特色。”
如今,随着文安县、乡、村、户四级文化网络的逐步完善,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极大丰富,乡风、民风更加文明、和谐。王盛运说:“文安县委从实际出发,提出了‘文化上要有新建树’的发展理念。今后我们所有的工作,都会指向这一目标。”
(来源:文化传播网)
(编辑:刘义华)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