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兰刻木
中文名: | 丁兰刻木的故事 | 遗产级别: | 市级 |
所属地区: |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 | 公布日期: | 2010年 |
遗产类别: | 民间文学 | 申报地区: | 临澧县 |
“丁兰刻木”的故事起源于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
很久很久以前,澧县与临澧交界的刻木山还是一座无名高山。山下住着一户姓丁的人家,丈夫被征戍边,战死疆场,留下三十多岁的妻子和一个遗腹子。为了孩子,做母亲的白天下田劳作,晚上纺纱织布,没日没夜,其中艰辛一言难尽。
母亲给独生子取名丁兰,因为孩子是家里的独苗,又没有父爱,就格外娇宠,孩子想要什么,总变着法儿满足他。但家境贫寒,哪能都做得到?有时看到儿子一哭,她就没了主意,只好说:“别哭,宝贝儿,妈情愿让你打几下,啊,别哭!”丁兰听了这话,一骨碌爬起来,揩干眼泪,拿起家里的一根牛鞭子就朝着母亲打去。俗话说:“娇儿不孝,娇狗上灶。”随着年龄增长,丁兰的力气也长了,遇事稍不如意,同样用鞭子抽打母亲,且鞭子的分量越来越重,母亲渐渐招架不住了。
母亲把丁兰送到学堂,指望他日后光耀丁家门庭。谁知娇生惯养的儿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经常逃学,还惹是生非,先生实在拿他没法,只好让他退学。回到家里,丁兰啥事也不做,过着“吃饭打湿口,洗脸打湿手”的生活,脾气也越来越暴躁。就这样,丁兰混到三十多岁,还是光棍一条,家里也穷得叮当响。母亲已年过花甲,加上体弱多病,渐渐感到力不从心。眼见坐吃山空,借贷无门,母亲就轻言细语地劝告导儿子:“儿呀,不怕人穷,就怕志短。如今娘做不动了,要靠你撑门户了。只要人发愤,黄土也会变成金。勤耕苦做,家里搞兴旺了,好比栽下梧桐树,不愁招不来凤凰娶不到堂客。”娘的肺腑之言,似乎打动了那颗冰冷的心,儿说:“好吧,我去种田,你就送饭。”但丁兰时不时旧病复发,有事没事找母亲发火,饭送早了挨骂,送迟了遭打。白发苍苍的老母只能暗自垂泪,自叹命苦。
一天,丁兰正在犁田,忽然听到鸟的叫声,抬头一望,只见田头木梓树上的鸟窝里,几只小乌鸦衔着找回来的食物,正嘴对嘴地喂到老鸦口中,以回报老鸦养育之恩。丁兰被小鸦敬老、爱老、养老的行为一下惊呆了,心中五味杂陈。这时,他又听到远处山坡“咩咩”羊叫,看到一头母羊正在坡上吃草,小羊跟在后面,母羊回头叫了一声,那小羊“咩咩”叫着跟上前去,把前蹄双双跪下,然后仰头吸吮母奶,好像感激妈妈的哺乳之恩。他看着看着,顿觉羞愧难当,两行热泪流下,“扑通”跪倒在地,心想,怪不得老人常言“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母亲含辛茹苦把我养大,我却不知恩图报,敬老养老,反而啃老、嫌老、骂老、打老,岂不是禽兽不如!
正在这时,母亲颤颤巍巍,给儿子送饭来了。丁兰见了心头一热,来不及揩干眼泪,也来不及放下牛鞭,飞步跨上田塍去迎接母亲。谁能想到,母亲见儿子手执牛鞭飞奔而来,以为饭送迟了又要挨打,想到自己年迈体弱,哪里受得住这顿牛鞭,倒不如一死了事,心一横,牙一咬,猛地朝木梓树一头撞去……
“不!不!”儿子连声大喊,可是来不及了,鲜血四溅,母亲已经倒下。他跪上去抱着母亲号啕起来。他看看手中的牛鞭,恨恨地一把折断。接着又呼天抢地大哭,整整哭了三天三夜,泪水浸透了树下的泥土。
在好心邻居们的帮助下,安葬了母亲。以后,常常来到母亲碰死的树下,痛哭不止。他痛苦老娘苦命的一生,痛恨自己的忤逆不孝,哭得木梓树的叶儿从青绿变成蜡黄,又从蜡黄变成血红。有一天,他泪眼蒙眬,仿佛看到树干上那块血迹变成了母亲慈容,忙拭泪细看,却还是那块血迹,眨一眨眼,母亲的遗像又隐约显现。
丁兰心中骇异,邀人锯了这树,决心用树干雕成母亲遗像。于是,他忘了吃饭,忘了睡觉,整整用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告成。雕成的木像可谓栩栩如生,尤其是那两只深陷的眼睛,好像总在凝望着他,要诉说什么。
从此,丁兰供奉母亲的雕像,事之如生:每日三餐敬过母亲木像后自己方才食用;夏夜乘凉,挥扇为木像驱蚊;冬日烤火,把木像移近向火暖和的地方;凡事和木像商议,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同时,遵循母亲遗教,前改前非:身变勤了,田里栽谷,栏里喂猪,笼中养鸡,池塘放鱼,山坡植树,每天起草贪黑忙个不停;心变善了,邻里有难总是尽力相帮,讨米的来了总是慷慨施予,修桥补路也不落人后。
早先,雷公菩萨听说丁兰忤逆不孝,准备将他一雷劈死,被土地公公劝阻了。后来又听说他刻木奉亲,弃恶从善的事迹,雷公菩萨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一天,丁兰晒了一禾场稻谷,特地将木像搬放在禾场旁的树荫下乘凉,又下地干活了。雷公菩萨想试试丁兰对母亲的孝心是不是真诚,并请土地公公升上云端做个见证。一时间,雷声隆隆,乌云滚滚,天气突变,只见丁兰急忙奔向禾场,生怕下雨淋湿母亲遗像,抢先把木像抱进屋,然后才出来抢收场上稻谷。雷公菩萨哈哈一笑,收了万钧雷霆,天又突然放晴了。
说来也怪,丁兰家此后百事皆顺:养猪猪儿肥,养鸡蛋儿多,种稻亩产总人家多出几箩。更奇怪的是,有木像在禾场上,麻雀都不飞来吃谷;有时天气陡变,邻居的晒场雨如桶倒,他家的晒场里却滴水未降。不到三年,丁家逐渐富裕起来,而且讨了堂客,添了一个胖乎乎的儿子。乡亲们纷纷议论:“这只怕是丁兰的娘显灵哩!”
后来,邻里遇到三病两灾,也来祈求木像保佑,居然十分灵验,于是有人提议,合伙给木像修座庙宇,保佑一方平安。大伙儿一呼百应,献料的献料,出工的出工,不满一月,就在山顶上修起一座大庙。大家恭恭敬敬地把这木像供进神龛,因为这尊菩萨是木刻的,就尊称为“刻木娘娘”,这庙也叫“刻木娘娘庙”,于是这座无名高山也跟着有了大名——刻木山。山的北麓,澧县马头铺镇早就有一个刻木村;山的南麓,临澧县官司亭乡与九里乡合并以后,取的名字就是刻木乡。
2010年,“丁兰刻木”的故事列入第二批“常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来 源:非遗科)
(审 核:李 晴)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