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么的故事
中文名: | 遗产级别: | 省级 | |
所属地区: | 湖南常德汉寿县 | 公布日期: | 2009年 |
遗产类别: | 民间文学 | 申报地区: | 汉寿县 |
“杨幺的故事”出自湖南常德市汉寿县。
龙口得名的缘由
杨幺参加钟相领导的起义军后,在一些近水的山冈水汊,建起城堡与栅寨。钟相被杀害之后,杨幺被义军奉为“大圣天王”,继续举起反抗宋朝的大旗,率领七州十九县农民起义,占领了洞庭湖畔的澧洲、岳州、君山等地,声势浩大。
在汉寿县城东十里外,有个地方叫杨家河口,传说是南宋农民起义领袖杨幺的出生地。一千多年前,洞庭湖纵横八百里,一片汪洋。湖面上雾气腾腾,时有海市蜃楼出现,像金銮宝殿一样。龙口的老百姓见了,兴奋地说:“湖面上现了金銮宝殿,要出真命天子了!”
杨幺的队伍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所到之地,劫贫富,济贵贱,让百姓们过上了好日子。老百姓都爱戴他,说他是真龙下凡。儿童们还唱起了歌谣:“天灵灵,地灵灵,真命天子杨将军。”
杨幺的父亲杨大爷,是个老实巴交的渔民,在杨家湾住着三间小茅屋。他赞成杨幺为老百姓办好事,但不让别人说他儿子将来当皇帝。
一天,杨大爷正和老伙计王老庚驾着两只小渔船在湖面撒网,只见远处驶来两艘官船。王老庚见官船突然到来,恐怕凶多吉少,便要杨大爷将渔船划到一边,自己驾小船尾随官船慢慢靠岸。原来一艘官船上坐着被南宋小朝廷封为“招讨使”的游寇孔彦舟,义军对其恨之入骨,称其为“捉杀使”。另一艘官船上载着五十名官兵,他们手持长矛大刀,蜂拥上岸,直奔杨幺家。
杨大爷的三间茅草房,房门紧闭。房后有一座小小的竹山,房前有个小场坪,坪里堆着稻草垛,篱笆门虚掩着,门旁卧着一只大黑狗。大黑狗见来了许多人,“汪汪”直叫,边叫边往后退,从场坪退到草垛上,从草垛上跳到房顶上,叫得撕心裂肺。
官兵们一拥而进,踢开房门,见只有几件粗木家具和一些破网,就翻箱倒柜,砸桌打椅,搜索了一阵。这些官兵在杨大爷家里既没有抓到人,又没有搜到什么好东西、累得瘫坐在地上。杨家的那只狗呢,一直在房顶上叫着,村里的狗也从四面八方叫了起来,声音越来越大,简直把地都颤动了。孔贼恼羞成怒,吆喝官兵们道:“还蹲着干什么?快给老子把房子烧掉!”官兵们一跃而起前跑后窜,一下子就将房子烧了。房顶上那只大黑狗逃进了竹山,还是不停地叫着。
杨大爷躲在河边芦苇丛里,心急如焚,忽然见岸上火光冲天,浓烟滚滚,知道是房子被烧,心一酸,腿一软,就昏倒在湖滩上。官兵走了,王老庚和乡亲们找到杨大爷,争先恐后地要接他到家里去。杨大爷婉言谢绝,跌跌撞撞地来到了老屋场。躲在竹山里都快叫哑了的大黑狗,见主人回来,连忙可怜巴巴地跑到了主人身边。
乡亲们见杨大爷依恋老房,不肯住别人家,就要王老庚领个头,动手帮他把房子修起来。当晚,附近的老百姓聚集拢来,有的整屋基,有的送木料、稻草,木匠忙着做屋架,泥水匠抓紧盖房顶,七手八脚,只有一夜工夫,老屋场上又盖起了三间茅草房。剩下的稻草,依原样堆了个小垛子,篱笆门照样虚掩着。天亮时,大家又送来了一些家具、用具和粮食。
杨家湾的东南角上,住着一个大财主。名叫刘桂发,人称桂剥皮。半年前杨幺的队伍曾经向他借过粮,一直怀恨在心。今见被官兵烧了的房子突然变成了新房子,惊得目瞪口呆,跑到鼎州禀告孔彦舟。
孔彦舟正在写请赏的呈文,表火焚杨宅之功,听了桂剥皮的报告,以为桂剥皮戏弄他。桂剥皮就添油加醋地说:“大人有所不知,杨幺的屋场是一块风水宝地,地下卧着一条真龙,谁住了谁家就出皇帝。有的人还看见过湖上的金銮宝殿呢!杨幺家的那大黑狗就是镇殿将军。大人烧了杨家的房子,只等半夜三更,那黑狗连叫三声,新房子就从地下冒出来了。”
孔彦舟听了,将信将疑。他想,如果房子真的冒出来了,朝廷将会说他谎报军功,治个欺君之罪,于是立即将请功的呈文改为“洞庭湖出现真龙天子”的奏章,星夜派人送往临安,把这事儿告诉皇帝。
皇帝看了他的奏章,便派了千名禁卫军,由孔彦舟带领去毁掉杨家屋场。杨家湾的父老乡亲听说朝廷要毁杨家屋场,一个个摩拳擦掌,异口同声地说:“我们要坚决保住杨家屋场,保住地下的真龙!”白天,孔彦舟带着禁卫军拆屋挖屋场,晚上老百姓聚集拢来填坪修屋。日里千人挖,夜里万人填:填了又挖,挖了又填,整整挖了七八天,杨幺家的屋场反而越挖越高了。
孔贼气急败坏,无计可施。刘桂发又替他出了个坏主意,要他引南湖的水冲灌杨家屋场。桂剥皮说:“只要南湖开一条口,让南湖的水往杨家屋场日夜不断地冲击,就再也填不起来了。”
孔贼听了,马上命禁卫军在南湖对着杨家屋场扒开一条口子。口子扒开了,南湖水哗啦啦直往杨家屋场冲来。杨家湾的田地淹没了,杨大爷的屋场冲毁了,连大黑狗也被洪水卷入了洞庭湖。
孔贼以为诡计得逞,可是尽管水淹,那屋后的竹山一直没有淹着,山随水涨,水有多高,竹山就有多高,总是淹不着。孔贼见竹山淹不着,就命令武士们划船到竹山里去放火。武士们举着火把,刚刚踏上竹山,只听见“轰隆”一声巨响,全山的竹子猛然炸开,每个竹节里跑出一对竹人竹马。竹人竹马忽地长得武高武大,和真人真马一样。竹人跃马横刀,踏水如走平地,直向孔贼的禁卫军杀去。那些禁卫军吓破了胆,没头没脑地往船上逃命,结果通通葬身湖底,成了癞头鳖的美餐。
南湖水流呀流,渐渐把杨家屋场冲成了一条小河,叫杨家河口。老百姓怀念杨幺,怀念传说中的那条真龙,就将杨家河口改名为龙口。
杨幺造鳅船
洞庭湖上的鳅船,活像一条大泥鳅,头齐尾齐,船身像圆筒,舵叶子像泥鳅尾巴,行起船来又快又灵活。传说,这种船还是当年杨幺在毛家滩打仗时造出来的。
南宋初年,杨幺领导洞庭湖区十九县农民起义,在龙阳县(今汉寿县)安营扎寨,实行陆耕水战。他是龙阳县土生土长的,九岁就跟爹爹驾船打鱼,晓得各种船只的特点。要水战么,必须有战船。当时的船只不是肚皮宽,就是脑壳秃,不轻便不灵活,怎好做战船呢?他很着急。
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老人提着鱼篓走来,对他说:“幺爷,你看篓里的黄鳝、泥鳅哪个灵活?”
杨幺低着头一看,黄鳝溜弯路,三下四下才藏起脑壳,可是身子露在外面一大截。泥鳅呢?笔直钻,只一下便将全身藏起来了。他小时候不知捉过好多泥鳅,常常泥鳅抓到手里了,可它脑壳一拱,身子一溜,尾巴一摆就溜了。他正要回答老人,老人说:“你不是想打造战船吗?”杨幺恍然大悟,说:“谢谢老丈指点,可是到哪里寻掌墨师傅?”
“要寻掌墨师傅,速去永安寨。”老人说罢,将鱼篓朝他一抛。杨幺一惊,睁开眼,手上的鱼篓变成了一条像泥鳅的小船。再抬头一看,老人不见了。他想,莫不是鲁班下凡来助我一臂之力?于是,他满心欢喜,划船去永安寨找掌墨师傅。
永安寨在西洞庭湖边,沧、浪二水在这里汇合,前边有一大片湖水,长满了芦苇,后边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流,中间是百亩平滩,的确是一个造船、藏船的好场所。守将杨二湖原来是打船的木匠,起义前,打造过艟舱儿、两头忙、渔划子、双飞燕等船只,可是从来没有打造过战船。为了这事,他也急得三天没吃好饭,三夜没睡好觉。第四天夜里,他也做了一个梦,一位老人告诉他,天王会来找他。
杨幺一到永安寨,杨二湖喜饱了,想到梦里老人说的天王原来就是大圣王杨幺啊,便连忙设酒宴款待,两人商量起打造战船的事来。杨幺说:“你掌墨画线,我命令各水寨派打船的木匠,由你调摆。”
当天夜里,杨二湖画好了图样。第二天中午,义军在沧山、浪山背来了许多焦干的油杉树。下午,各水寨的打船木匠陆续到齐。说干就干,大家量的量,锯的锯,砍的砍,刨的刨,只几天,一只泥鳅战船就打成了。
于是,杨幺下令试船,十六名桡手分坐两边,正副舵手稳立船艄,二十名枪刀弓箭手立在船舱、船头,船尾还有正副指挥各一名。一试船,船只直朝前飞。舵叶子一摆,船就拐了弯,大家都说这种船行走起来像泥鳅一样灵活。滩头、湖岸、河堤上观看的人群,欢蹦乱跳,齐声叫好,巴掌都拍肿了。杨幺称这种战船为鳅船,并决定把这里作为打造鳅船的船场。洞庭湖区各个水寨纷纷派了义军前来学造船,没过多久,这里就造出了一批又一批鳅船。
西湖岛上杨幺魂
杨幺率领义军经过若干次战斗,占领了岳州、潭州(长沙)、鼎州(常德)、澧州等六州十九县,起义军猛增至二十万人,引起了宋高宗的恐慌,当时就派岳飞为靖远将军节度使兼荆、襄、潭州制置使,前来洞庭湖进剿义军。新任澧州镇抚使程昌寓便是他的马前卒。程昌寓“以水寇攻水寇易”的策路,招降义军叛将黄佐等,瓦解义军,使义军蒙受极大损失。
这天,程昌寓撒下芦苇、水草,破了杨幺的车船,直向西湖的杨幺水寨扑来。
杨幺率余部奋勇抗击,但终因寡不敌众,只好放弃水寨,带领十几个义兵从南寨突围。宋军将领在后面紧追不舍,杨幺和十几个义兵撑船进了莲花堡。杨幺左冲右突,忽然,官军射来乱箭,杨幺双腿负伤。宋将大喜,催船上前准备生擒杨幺。这时,忽然从天空飞来一群白鹭,落在官兵身上,将他们团团围住。宋军将士只觉眼前一片白茫茫,再也找不着杨幺的踪影了,只好败兴而归。
一群白鹭救了杨幺,澧州镇抚使程昌寓恼羞成怒,命令部下三天内将西湖的白鹭射杀。两天工夫,白鹭一只只死在官军箭上。深感白鹭救命之恩的杨幺异常痛苦,自己的将士也已经死光了,他把长矛竖在芦苇荡的莲花堡石礅上,把白色头盔解了下来,颊上血斑和胡髭混淆着血和泪,洒在了莲花堡旁的芦州上,把莲花堡旁芦苇中的芦心也染红了。所以,这里的芦苇心是红的,人们叫它“血芦”。
看着自己被射断的双腿,只有一层薄薄的血肉连着骨头,倔强的他至死不想做俘虏,他跪在堡上举起宝剑高呼:“钟相大哥,小弟找你来了……”然后,一纵身,跳入湖中。就在杨幺落水的地方,突然涌出了一朵斗盘大的莲花,杨幺站在莲花心里,兀然,杨幺又变成一只雪白的白鹭,在西洞庭湖上飞来飞去……
杨幺死后,当地百姓把他的遗体偷偷安葬在莲花堡上。刚刚筑好了坟茔,突然好多只白鹭在坟顶上飞来飞去鸣叫。这事被官府知道了,想去挖坟鞭尸。当地老百姓听到后,连夜在杨幺坟墓附近又筑了四十八座样子差不多的坟堆。
这天,官兵数人来莲花堡掘坟,他们找不到哪一座是真坟,正当他们准备把全部四十九座坟茔挖开时,却只见天上又飞来千万只白鹭,直冲他们的双眼啄来,鲜血直流,他们吓得魂不附体,灰溜溜地离开了莲花堡…
杨幺牺牲后,千年来西湖的农民和渔民无不深深地敬重他,在湖畔修建“杨泗庙”来祭祀杨幺。为什么取这个名字呢?因建“杨幺庙”,官府会将它拆掉,取“杨泗”是杨幺有兄弟四人,杨幺排行第四,加三点水是为了避官府耳目。
民间还流传“抬杨泗菩萨”驱邪的民俗,传说把杨泗菩萨抬到哪里、哪里就风调雨顺,杨幺成了当地渔民与农民的保护神!
《中华全国风俗志》记载:“(洞庭湖区)各船户最信奉杨泗将军,公立庙,各船开到,例必至庙敬之。”
湖南作为“杨泗”信仰发源地,到明清时,随着江汉水上交通的发达与各地经济联系的增强以及“湖广填四川”移民潮的出现,“杨泗”信仰随船工和移民上溯江汉,传到四川、湖北、河南、陕西等沿江沿河口岸。到了晚清,湖南的这一信仰还传到五岭、广州等地。
2008年,“杨幺的故事”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来 源:非遗科)
(审 核:李 晴)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