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代会 建设新常德】以文聚力 踏歌而行
文化,是城市独一无二的印记,更是城市的精髓和灵魂。
回顾“十三五”,我们不难发现,常德一直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担当推进文化建设,为文化强省的常德方阵提供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这既是传承城市文脉的时代责任,也是保持城市特质、服务市民美好生活追求的务实之举。
扎根沅澧大地的文化沃土,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持续挖掘文化资源,大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传承创新非遗文化成果,不断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常德,正以文化之魂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合力,向着高质量发展之路踏歌而行。
高起点谋篇布局 文化建设推进有力
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提升社会文明的精神力量。
让散落的历史文化资源、体育资源“串”起来、“活”起来,与现代生活产生共鸣。2017年,市委、市政府开始实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名城一体化发展的“三文一体”三年行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用高标准的规划设计及实施标准,牢固文化事业的基础地位,把握文化产业的关键作用,加大美丽经济在常德发展中的比重,文化强市建设步伐全面加快。
5年时间里,重新开放的桃花源景区,以浓郁的地方文化为注脚赢得世人关注,捧回了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桂冠;以棚户区改造为切入点打造的老西门文化商业街,将护城河、窨子屋、丝弦剧场等地方文化元素成功恢复再现,激活了城市的文化记忆;投入8000万元的常德博物馆改扩建工程顺利完成并对外开放,为常德城增添了一座保护与传承城市文明的“会客厅”;以沅江风光带为载体,总长3.75公里的常德壁画艺术墙,目前已完成作品70幅,与常德诗墙一起形成“北诗南画、交相辉映”的独特文化风景。
柳叶湖华侨城卡乐星球、抗战文化遗址保护、常德画院(美术馆)新馆、市体育中心改造竣工,乡村社区“七个一”文化设施建设等工程相继完成。鼎城区成为首批省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桃源县文图两馆总分馆制建设及数字化建设成为全省示范项目。西湖管理区新建高标准文图两馆,汉寿县“两馆一宫”、石门县“五馆二中心”、津市市“两馆一宫”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全市1548个行政村和714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设置率为100%,9个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馆,102个文化馆分馆、116个图书馆分馆和1147个村(社区)服务网点全面建成,文图两馆总分馆数字化建设已实现全覆盖。旅游厕所已建352座,完成率143.7%,电子地图标注数量648座,标注率为100%。全面完成“村村响”“户户通”运行维护工作,实现对89个乡镇、379个贫困村农村广播村村响全覆盖。
这些实实在在的工程,让越来越多的常德人真切地感受到常德城乡面貌的改变,体会了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的文化成果。
多渠道提升质量 文艺精品百花齐放
如果说“以文化人”是文化的基本功用,那么,文艺精品则是一个地方经济活力和社会凝聚力的另一种呈现。
今年7月27日,由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常德市委宣传部主办,常德市文旅广体局承办的常德汉剧《我娘是片钥匙》表演艺术研讨会在长沙举办,引起了业界的强烈反响。座谈会上,专家们纷纷发言称,“该剧目把脱贫和人性的异化结合起来,更具有现实意义。”“从这部戏,看到了常德汉剧的传承、创新和发展。”“这出戏可以在现代戏程式化表演方面作为典范,作为标杆,提升到理论上来总结,广为宣传,广为培训。”
在此前3月份的全国汉剧艺术研讨会暨汉剧流播主要地区优秀作品展演中,该剧作为展演的6部优秀剧目唯一一部现代汉剧,不仅在线下剧场演出,还在光明网、中国文艺网平台进行了网络直播,让更多的观众感受到了常德的深厚文化底蕴与非遗文化魅力。
今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市各地文艺精品创作纷纷涌现。大型现代汉剧《翦伯赞》、现代花鼓戏《七里坳》主题鲜明,制作精良;汉剧现代小戏《出发之前》、常德丝弦《不屈的吼声》、小歌剧《那条路》等唱响红色主旋律,彰显时代特色;全市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诗歌征集大赛、合唱大赛等主题活动持续开展,让群众在文化滋养中享受美好生活。
近年来,全市每年举办各类陈列展览500多个、艺术讲座活动300多场次;开设公益培训班120多个班次,接待读者270余万人次;惠民送戏下乡每年达700余场,公益电影放映达4万余场;百团大赛、鼓王擂台赛等品牌文化活动深入基层,常年开展,其中“百团大赛”每年参赛群众文艺团队1000余个,演出600多场,观众100多万人次。
全市每年组织歌词、歌曲、曲艺、舞蹈等五大创作笔会,一批批接地气、深受群众喜爱的新创作品脱颖而出。全市有260余件作品在国家级、省级赛事中获得好成绩。大戏《孟姜女传奇》《帅孟奇》获得省艺术节“田汉大奖”,并相继晋京演出;5个作品获得省“五个一工程”奖;参加第六届湖南省艺术节,获得奖项23个;参加第十一届全国曲艺牡丹奖,获2个提名奖。常德丝弦《生在潇湘多自豪》等3个曲目应邀参加联合国总部展演,多个院团文艺团体先后多次赴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及非洲国家进行交流演出。
利用农闲、节日和集市组织劳动技能竞赛、花会、赛歌会以及文艺演出等,越来越多的乡镇开始创建自己的文化品牌。草坪镇“民间艺术节”、九溪镇“农民艺术节”、大堰垱镇“曲艺茶社”、毛里湖镇“腊八节”、夹山镇“格言治家”等乡村特色地方文化活动品牌越做越强,拥有3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5个“湖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众领域助力发展 文化产业加快提速
文化是展现城市内涵的重要“窗口”,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近年来,常德着力实施“文化+”战略,大力推进文化与旅游、体育、科技、乡村振兴等深度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文化力量。
在桃花源景区的美丽秦溪,与自然景观浑然天成的河流剧场《桃花源记》,用4.6公里长的河流,将18个极具地方文化特色的演出点串连成线,重现千百年华人心中魂牵梦萦的梦幻场景,从2017年面世就深受好评。2020年创下一晚连演5场、破全国山水实景演出纪录。景区一天7次登上央视,不仅取得了人气名气双丰收,也大大带动了当地的旅游经济。
2016年11月19日,首届常德柳叶湖国际马拉松赛正式发枪,来自全国各地的1万余名选手与来自10多个国家的30名外籍选手一同参赛。围绕“中国城市第一湖”柳叶湖,常德精心打造的特色专业马拉松赛道成功打响最美PB 赛道的称号。
随后3年时间,“德马”赛事推陈出新,从中国田径协会铜牌赛事成长为金牌赛事。2020年,在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常德逆势而上举办了湖南省唯一的一场全马赛事,赛事盛况空前,反响热烈。“德马”成功跻身世界田联标牌赛事,逐渐成为常德对外发展的靓丽名片,让越来越多的人见证常德英雄城的豪迈风采。
常德河街、德国风情街隆重开街,华侨城卡乐星球盛大开园,桃源热市温泉康养综合开发、汉寿清水湖野生动物园等重大项目一一落地。“十三五”期间,全市文化旅游产业逐步发展,文化企业注册数量共有663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288家,各类文化企业为社会创造直接就业岗位近10万个。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约180亿元,占GDP的比重约4%。全市旅游总收入由2016年的318.70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521.14亿元,增长了63%。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和疫后行业复苏的压力下,全市文旅康养产业实现总产值948.82亿元,全年接待游客5482.49万人次,增速位列全省所在分类市州的第1名;实现旅游总收入479.53亿元,增速位列全省所在分类市州的第2名。
与此同时,日益多元的跨界融合也推动着文创“破圈”。由创源、华智两家国家级动漫企业出品的《刘海砍樵》《孟姜女》《雷锋》等原创动漫作品,在央视和东南亚等地播出。神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进驻武陵区工业园,VV语音全国网红基地成功落户,力争打造成网络科技行业的标志型企业。在常德河街的非遗文化街区,57家非遗项目陆续入驻,让文化产业业态更加丰富。连续两年举办的非遗电商购物节文创产品展,搭建了非遗品牌与产品融入市场线上线下平台,进一步激发了文化和旅游的消费潜力,为常德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增添了一份强劲的竞争力。
(来 源:办公室)
(审 核:李 晴)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