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应急广播“村村响” 群众安全有保障
“哎哟,山体滑坡、水大的(地方),请迅速转移,保证自己的生命。”2020年7月,一个浑身湿透的中年男人,在话筒前嘶吼喊话的视频迅速在互联网传开,网民们纷纷点赞和转发。石门县雁池乡杨柳园社区书记覃振和“村村响”广播以这样一种方式突然红遍网络。
7月5日,石门县普降大到暴雨,防汛防灾形势严峻,杨柳园社区被暴雨侵袭,发生多处小型滑坡,交通阻断。凌晨3点,书记覃振巡查发现老百姓丝毫没有引起警觉,已经熄灯睡觉。他心急如焚,顾不得浑身湿透,赶紧打开“村村响”广播,大声喊话,提醒群众起床避险。一名村干部录下视频,发到微信群里,听到广播、看到视频的3200多人陆续起床,就近转移到安全地区。
其实,这个短视频记录的内容,只是石门县“村村响”广播系统建成以来发挥作用很平常的一个场景。
石门县作为全省广播“村村响”建设首批试点县,2013年投入资金620万元完成工程建设,共有6838个喇叭覆盖全县23个乡镇(街道、区)、4个农林场、329个行政村,县、乡、村三级联网联播。广播“村村响”建成以后,积极为基层群众宣传政策法规、普及科学技术、发布应急预警、助力脱贫致富,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防汛减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全面开展以后,省局、市局明确指示,各区县市要充分利用广播“村村响”,在抗击疫情中发挥积极作用。县局紧急贯彻执行,下发文件通知,调整“村村响”联网播出时间和频率,明确播出内容和要求;协调县级广播电台,录制“疫情防控”专题节目,用于“村村响”联网宣传;指示有线网络石门公司,做好技术支持和维修维护,确保广播“村村响”运行正常。各乡镇、村居广播全天24小时待机,定时转播省电台《疫情防控 从我做起》和县电台“疫情防控”节目,全天联网播出时间6小时。农村居民通过“村村响”了解了病毒危害、学到了防控知识,自觉遵守防控要求,不串门、不聚集,减轻了全县防控压力,全县无一个本土感染病例,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
7月以来,长江以南地区进入雨水多发期,省局、市局及时调整工作部署,“村村响”广播系统增加防汛节目内容。我县迅速贯彻落实,及时转播省电台《小喇叭定向预警》、《防灾减灾小课堂》等节目,联网播报县防汛指挥部发布的《汛情通报》;结合我县山洪、滑坡等自然灾害频发的特点,与自然资源局、气象局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合作,由县广播电台制作防灾避险的相关节目,编排在“村村响”广播中播出。县局要求综合文化站和村居负责人克服麻痹侥幸思想,充分利用广播“村村响”,提醒辖区群众注意水情变化、及时转移避险。自7月启动应急预案以来,共播出防汛信息、抗灾知识上千条3000余次。
干部群众通过广播“村村响”提高了防汛避险的意识、提升了应对灾害的能力,危机关头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7月6日我县南北镇潘坪村雷家山突发山体滑坡,滑坡土方300万方,而无一人伤亡。事发之前,负责区域巡查的党员干部发现山体出现异样,发出强烈预警,县乡政府立即行动,及时将村民14户33人转移到安全地带,实现“人员零伤亡”的防灾奇迹,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等各大媒体都进行了专题报道。
石门县广播“村村响”能在重要关头发挥有效作用,归功于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归功于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归功于广电人的责任担当,归功于“村村响”良好的运行机制。县财政每年拨付资金70万元,用于“村村响”广播系统的日常维护和维修;自2015起,累计投资227万元,用于“村村响”改造工程建设,共改建112村1200个喇叭(音柱)。县局加强工作指导和督查,“村村响”工作列入全县绩效考核项目,各乡镇每月按时汇报 “村村响”运行情况;5月汛情之前,由分管局领导带队,组织对广播系统全面巡检,确保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应急广播全覆盖。在县委宣传部领导下,建立完善了广播“村村响”运行机制,明确县文旅广体局负责建设和监管,县广播电视台负责内容生产和播出,有线网络公司负责技术支持和日常维护,广播电视行政主管、制作播出、技术传输三大部门紧密协作,确保广播“村村响”长期响、优质响。
(来 源:石门县文旅广体局)
(审 核:黄 亮)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