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类)项目传承研讨班在常德开班
7月26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类)项目传承研讨班在常德共和酒店隆重开班。本次研讨班历时4天,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湖南省文化厅、中共常德市委、市政府主办,湖南省群众艺术馆、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湖南省曲艺家协会、常德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共同承办。这是我省首次针对专业门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与传承所开展的培训与研讨,旨在推进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类项目的科学保护与传承。
图为研讨班现场
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吴文科,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孟庆善等出席研讨班并发表讲话
我省曲艺资源丰富、底蕴深厚,境内流传曲种42个。我省15个省级以上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各选派5人参加了此次研讨班。其中国家级项目4项:长沙弹词、常德丝弦、祁阳小调、武冈丝弦。省级项目11项:祁东渔鼓、瑶族谈笑、伺族琵琶歌、益阳弹词、九澧渔鼓、湘西三棒鼓、澧州大鼓、单人锣鼓说唱、衡南渔鼓、零陵渔鼓、辰溪丝弦。此外,活动还特邀广东、山西、福建、浙江等4省市非遗中心及曲艺项目代表参会。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我省各地、各民族都创造了具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曲艺说唱艺术,涌现出众多出色的民间曲艺艺人和艺术家,积累了大量的曲目,形成异彩纷呈的艺术流派。曲艺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为普通民众所喜闻乐见,在人们的生活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新的艺术形式层出不穷,曲艺这一古老艺术面临严峻的挑战,其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亟待我们做好保护和传承工作。因而,项目保护单位和项目传承人只有不断提高工作水平,项目不断提高传承能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得以世代相传。这次研讨班不仅强化了项目和传承人之间的横向联系,也有力地推动了各项目之间的相互学习、交流和共同提高。
吴文科教授讲课
26日,研讨班特邀请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吴文科教授作了《关于曲艺:概念•特征• 种类•价值》、《曲艺保护的基本理念与方式方法》的专题讲座。27日,山西省非遗保护中心主任赵中悦研究馆员将作《山西曲艺的保护实践与思考》的讲座。研讨会期间,全省曲艺类非遗保护项目进行了传统曲目示范汇报演出,项目保护单位或管理部门负责人就“曲艺保护的管理与服务”、各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就“曲艺传承的实践与问题”进行了主题发言和交流讨论。
据悉,28日,与会代表将前往津市观看“常德市澧水流域第四届鼓王擂台赛”决赛。
(来源:局办公室 )
(编辑:丁 婉 娟 )
(编审:刘 义 华 )
(签发:罗 淮 蓉 )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