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四个项目跻身湖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示榜
5月4日,湖南省文化厅公布了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示名单。我市“善卷传说”、“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石门土家山歌”、“澧州大鼓”4个项目作为新入选项目榜上有名。至此,我市分别有6个、15个、16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民间传说“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是津市市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民间文学范畴的囊萤文化,系东晋吏部尚书车胤(约公元333-401年)青少年时期,于南平郡郡署澧阴(今湖南省津市市新州镇)近郊的囊萤台(今车胤村内)“囊萤夜读”而开创遗传下来的;善卷传说是以“善、德”为主题思想,主要讲述善卷先生追求人性自然的和谐,不贪求功名利禄,“布善德、启民智”的实际,在鼎城区及周边地区广为流传。对中国的儒、释、道文化均产生重要影响,深入人心,成为民间道德价值的重要传承载体;《澧州大鼓》原名丧鼓、孝鼓,曾名湘北大鼓,流行于湘北大地及湘鄂边境地区,是一种说唱艺术,道具为一面大鼓,特殊曲目(如送歌郎)加铜锣、铜钹。唱词基本结构为七字句,后来发展为十字句等。澧州大鼓在澧水流域世代相传,经久不衰,曾多次在中央、省、市电视台播放;石门土家山歌源远流长,据专家考证,它源自商周时期的“巴人巴歌”,现今石门土家山歌在全县19个乡镇均有流传,集中分布在石门县西北地区的磨市镇、罗坪乡、壶瓶山、子良乡等地。近年来,石门县组织专业工作班子,搜集山歌3100多首,整理谱例32个,罗坪乡(山歌)被文化部命名为“2011——201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来源:局办公室 )
(编辑:丁 婉 娟 )
(编审:刘 义 华 )
(签发:罗 淮 蓉 )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