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洞庭两村民献出7件石器时代珍贵文物
西洞庭两村民献出7件石器时代珍贵文物
3月8日,西洞庭管理区文物所所长李颖在该区望洲办事处白芷湖村、唐林村宣传《文物保护法》,给10名“义务文保员”发放聘任书时,两村民献出了7件石器时代珍贵文物。
这批珍贵文物是文昌阁散落文物的一部分。文昌阁位于唐林村西部与白芷湖村结壤处,这里垦殖前是鸡公汊东北岸,白芷湖、棠叶湖、毡帽湖三湖交汇处,水路东可至安乡、南县、岳阳,南可至汉寿、益阳、长沙,西可至常德、湘西、湖北恩施,北可至津市、澧县、湖北荆州。因为古代交通主要是水路,文化传播也是沿水路传播,所以,这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交通枢纽,在历史上形成了码头和城镇,文昌阁便是这个城镇的一个重要建筑物。
西洞庭管理区的前身是原湖南国营西洞庭农场。农垦人以为垦殖前西洞庭是烟波浩渺,水天相连,芦苇遮天,血吸虫等毒虫猖獗,人烟罕迹的荒湖。其实,这只是夏秋之交,沅、澧、冲柳三水灌入西洞庭涨大水时的荒凉景象。即便如此,在一片汪洋的西洞庭也露出一批湖洲,如九百弓、金凤山、望洲等,这些洲上有人类繁衍生息,建有城镇和村庄。到了冬季水退之后,人们会围湖造田,播种庄稼。因而,西洞庭管理区有着十分丰富的文化遗产。
西洞庭农场垦殖前期,文昌阁遍地都是陶器、石碑、青砖和黑瓦。改革开放前,人们由于头脑里没有文物保护意识,并以破四旧为荣,将所有陶器、石碑、青砖和黑瓦等珍贵文物砸碎用于修建田间公路。改革开放后,人们才知道过去砸碎的陶器、石碑、青砖和黑瓦原来是足以使自己发财的宝贝文物,便纷纷寻找,有的把捡到的文物悄悄卖给文物走私人员,有的则珍藏起来。
早两年,西洞庭管理区成立了文物所。但文物保护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一处文化遗址列入省级以上保护范围,经费十分有限,不足以有效保护应保护的文物。文物所的同志便尽其所能宣传《文物保护法》,呼吁大家行动起来保护文化资源。白芷湖村村民董明辉是“义务文保员”,他献出文物一件,是他弟弟20多年前在文昌阁一带捡到的。经我市文物局长王永彪鉴定,这件文物名石钺,是石器时代的兵器,现保存完好,十分罕见,十分珍贵。唐林村村民曹德才也是“义务文保员”,他献出6件文物,其中5件是石器时代的工具,1件是元代工具,也是难得的珍贵文物。
(西洞庭管理区文物所)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