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上演群众文艺演出“百团大赛”
我市上演群众文艺演出“百团大赛”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加强我市文化强市建设的步伐,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我市2012年第1次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并通过了《2012年常德市群众文艺演出“百团大赛”活动方案》,目前该方案以市委、市政府两办的名义已正式下发,各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中。
群众文艺演出“百团大赛”活动是我市贯彻中央、省委加快文化建设的体现,也是推动群众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培育扶持优秀民间文艺团体,规范民间文艺演出市场的重要举措。活动将呈现六大特点:
一是重视程度高。此次活动由市委、市政府主办,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等承办。成立了高规格的2012年常德市群众文艺演出百团大赛活动领导小组,由市委副书记宋冬春任组长,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刘进能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纪委、市政法委、市公安局等20多个市直单位为成员单位。
二是投入经费大。本次活动由市级财政拨付300万元,作为工作经费保障和对优秀文艺团体的奖励。拟以奖代投,在决赛中表彰评选出的100个优秀民间演艺团体,同时评出30个优秀创作奖、20个“新人”奖、10个组织奖,并给予奖励。
三是比赛形式新。此次大赛以开放式广场或体育馆为舞台,以群众文艺团体在广场上文艺会演为基本形式,采取市、县市区、乡(镇)三级分别组织、层层选送的方式分别组织优秀文艺节目在广场、社区或体育馆登台竞技。大赛分为初赛、复赛、决赛以及汇报演出四个阶段。
四是活动时间长。本次大赛从2月份开始到8月份结束,历史7个月,活动时间跨度长。即,2月—3月各县市区组织发动和选拔;4月以乡(镇)为单位向各县市区宣传文化部门推荐参赛文艺团体;5月各县市区组织初赛,并推荐参加复赛的文艺团体;6—7月举行市级复赛;8月举行市级决赛和汇报演出。
五是参与层面广。为充分体现群众性,在活动设计上注重吸引广大群众广泛参与,参赛对象涵盖了全市所有的民间职业剧团、民间艺术表演团队以及民办艺术学校的演出团体,还有中央、省驻常企事业单位的文艺团体、我市辖区内的国有、民营企事业单位的文艺团体。为便于广大群众参加活动,竞赛活动也是安排在各地的广场、社区或体育馆举行,让广大群众共享“文化盛宴”。
六是地方特色多。为彰显我市地方特色,进一步宣传常德“元素”。此次活动的参赛节目不仅有声乐、器乐、音乐、舞蹈、小品等现代艺术表演形式,而且有荆河剧、常德丝弦、傩戏、舞龙舞狮、常德渔鼓、三棒鼓、澧州大鼓等常德民间艺术表演形式。通过艺术竞赛活动,深入挖掘、宣传推介我市民间特色文化资源,以此来有效促进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提高我市文化产业的综合实力。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群众文化事业和民间演艺产业发展,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搭建发展平台。设立了2000万元的文化名城建设资金和1500万元的文化产业引导资金,将常德丝弦、常德高腔、澧州荆河戏等多种地方特色显著、艺术价值较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了文化名城建设和文化产业扶持范围。另外,市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扶持20个示范乡镇文化站建设,并采取以奖代投的形式鼓励20个优秀民间艺术团体,定期举办鼓王擂台赛,定期举办山歌节、说唱艺术节等民间艺术赛事,推荐民间演艺团体登上大雅之堂。在一系列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市的民间演艺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民间演艺业出现欣欣向荣的局面。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农村演艺团体2000多家,从业人员达10万人,年演出超过15万场,经营收入达5.9亿元。逐渐形成了鼎城区尧天坪镇舞龙舞狮表演、草坪镇歌舞表演,桃源县九溪乡板龙灯等一镇一品的特色品牌。农村演艺业的繁荣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市一张精彩的文化名片。 (局办公室)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